English

现代文学研究要“开疆拓土”

1998-09-10 来源:光明日报 秦弓 我有话说
现代文学研究的出路何在?最近在太原年会上,专家们呼吁——

现代文学研究要“开疆拓土”

秦弓

现代文学研究已有70余年的历史,比现代文学史本身还长出一倍多,学科建设有了丰厚的积累,光是各类文学史著作就已逾二百种,至于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的论著、论文,真有数不胜数之概。于是,几年前就有人产生了对现代文学研究出路的担心。最近在太原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与会代表递交的学术成果表明,打开视野,天地广阔,现代文学研究仍然大有可为。

现代文学史虽然只有30余年,但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转型期,也是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开放期,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气象万千,异彩纷呈,有着极大的可阐释空间。有些文学现象以往由于种种缘故视而不见,如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譬如包括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演义等在内的通俗文学。有的学者从文化生态平衡的角度考察了武侠小说的命运,肯定了其多元性的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把通俗文学作为一种文类,给予和小说、新诗、散文、戏剧同样的篇幅,探讨其渊源、流变及其与新文学矛盾、互动、相融的复杂关系。现代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的功能与价值,过去评价偏低,如今有的学者在较为充分地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调整视角,予以重新评价,得出了贴近历史的结论。有些作家作品,学术界虽然已经做过不少相当深入的阐释,但换一种角度解读,仍能读出新意,譬如从诗学视域来观照鲁迅的小说,就揭示出诗意的魅力;从叙事学角度看茅盾,更能看出他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贡献。

现代文学是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一环,在其反传统的另一面,其实也潜在地继承与发展着传统。有的学者从作家心态、作品风格、文体形式、文化思潮等角度切入,上溯至晚清、明清之际乃至先秦,寻找现代与近代、古代的内在关联。有的学者甚至在古典文学、古代文化领域流连忘返。这种“越界”之举,一则可以为现代文学追根溯源,使其学术研究建立在坚实深厚的历史基础之上;二则可以使现代文学研究与古代文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相互碰撞,相互启迪,促进学科发展;三则可以给学者提供广阔的学术空间,有志者出入古今,融会中外,有望为澄清中国文学传统、建构现代中华文明、与现代世界平等对话而做出恢弘的建树。“越界”之举理当得到肯定与鼓励。

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与外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使比较文学大有用武之地。近年来在现代文学研究中,比较文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学者在年会上进一步呼吁,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更为自觉、更为深邃的比较文学史眼光,这种眼光不仅要贯穿于文学发展与文学特征的研究之中,而且应该引入评价体系。中国现代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它放在世界文学背景下予以评价,结论才具有世界性与科学性,才不至于自说自话、自卖自夸,贻笑于人,才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动文学健康发展。

文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出版、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加强文学本体探询的同时,也大大扩展了外部研究范围。在这届年会上,不少学者就政治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工业进步、出版机构、大学教育等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分别做了深入的考察,从诸多侧面切近了现代文学的历史轨迹与生命脉搏,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交叉性、边际性的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品味文学所蕴涵的多重意蕴,而且可以使人透过文学之窗,认识文明演进的复杂样态。

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无疑是对既成学术框架的挑战,也是对学者知识结构的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诱人的魅力,因为它能使我们对似乎已经熟悉了的现代文学不断产生新鲜的感觉与期待,能使我们从鲁迅等现代作家留下的文学瑰宝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